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制度文件 正文

打造“底色鲜明、底气充足、底蕴深厚”的经济学院特色“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作者:时间:2021-09-14点击数:

打造“底色鲜明、底气充足、底蕴深厚”的经济学院特色“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出台,进一步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随后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再次强调“坚持协同联动”,提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十九大以来,为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教育部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于2018年10月获首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久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起了“立德树人的华中大样本”的“胡吉伟班”,在学界也赢得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家群现象”的美誉。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后,学院在传承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深入挖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元素,让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学院秉承“经世济民,明德厚学”的院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了以“红心向党工程、真心问学工程、爱心助力工程、精心成长工程、暖心守护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心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形成了具有底色鲜明、底气充足、底蕴深厚的经济学院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底色鲜明:坚持思想价值引领,发挥党建育人龙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经济学院坚持将思想价值引领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核心,发挥党建育人龙头作用,擦亮党建育人的红色鲜明底色。

学院通过实施“红心向党工程”,在思想引领方面下功夫。深入实施华中科技大学“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开展“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教育活动。在“早日站在党旗下”方面,学院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走入学生心中,积极传承“富有理想、勤奋学习、乐于奉献、实践报国”的胡吉伟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早日站在党旗下。在以“胡吉伟班”为代表的班级建设当中融入“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学院党委书记亲自指导“胡吉伟班”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院长张建华教授担任学院第七届“胡吉伟班”指导老师,发挥学者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矢志钻研经济学知识;为每一位“胡吉伟班”成员配备个人成长导师,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功能。学院从顶层设计出发,设计了覆盖“胡吉伟班”成长全周期的社会实践工程,利用每年的寒暑假,集体前往红色革命圣地、扶贫攻坚地区、经济改革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帮助同学们正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思考改革的机遇与挑战,感受经济的发展脉搏,充分发挥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功能。新时代“胡吉伟班”建设成功获批学校“一院一品”项目立项,“胡吉伟班”获第四批“全国学雷锋示范点”,“胡吉伟班”团支部获“湖北省活力团支部”。同时,学院利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点,新生入学季、毕业季等重要阶段开展“在经院放飞梦想,用青春告白祖国”、“寻百年风华,延红色基因”等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党与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在“党旗在我心中”方面,学院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学生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党旗在心中的责任意识。学院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学院贯彻“一线规则”,每位党委委员定点联系1个学生党支部,参加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党组织关系在学生党支部,大一至大三年级党支部均由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学院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党支部书记例会,通报学生党支部每月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分享优秀党支部建设经验。加强学生党支部与其他优秀党支部的交流。疫情期间,学院硕士2019级第二党支部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博19党支部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硕士2018级第三党支部与华北电力大学开展2020年3月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硕士2019级第四党支部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开展支部云共建活动,胡吉伟党支部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2020年5月主题党日活动。在“我为党旗添光彩”方面,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树先进、立典型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为党旗添光彩的争先意识。学院连续十一年开展“五星党员”评选活动,每年5月评选出在思想引领、学习优秀、责任先行、实践创新、助人帮扶等五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并举办“五星党员说”交流分享会。重视党支部联系群众、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坚持党支部建在班级上、年级上的传统,构建以“胡吉伟党支部—‘胡吉伟班’—‘胡吉伟班’团支部”为代表的党建带班建、党建带团建的引领模式,各学生党支部制定联系班级行动方案,并指导班级思想建设和团支部日常工作。开展“党员进寝室”、“寝室文化节”、“党员1+1帮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群体的服务意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特色党日活动,党支部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结合专业特色深入社会开展调查,形成特色党日活动实践报告,评选出优秀特色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学院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学生党支部。本科国贸第一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活动接受学校领导观摩,硕士18级第三党支部入选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胡吉伟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特色成果奖、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支部好案例”展评活动一等奖。学生党员也在优秀集体中实现了个人良好的发展,以胡吉伟党支部为例(成员为本科2021届毕业生),党支部超过50%同学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科研竞赛奖项,超过80%前往国内外高校进行深造,涌现了一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省级百生讲坛金牌主讲人、校三好学生和校先锋党员等优秀个人。

通过“红色向党工程”,学院的党建育人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全院所有师生的积极性,做到“人人皆育人之人”;学院的党建育人工作能够充足覆盖从学生进入学院学习到毕业的全过程,做到“事事皆育人之事”;学院的党建育人工作能够充实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做到“处处皆育人之处”,从而实现“颗颗红心永向党”。在后续工作中,我们也将继续推进“红心向党工程”,让学院的红色底色更加鲜明。

二、底气充足:坚持培育优良学风,发挥经济学科育人特色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服务社会发展而存在,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历经发展,中国经济学科逐步从无到有,走向完善。考察近百年来中国经济学科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经济学科的设立与发展,都是与所处时代同频共振,回应时代关切的。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在1981年成立的原华中工学院经济研究所基础上发展而来,迄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从成立研究所到成立经济学院,发展至今,学院始终秉持“明德厚学,经世济民”的院训精神,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出高质量成果、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为己任。2018年以来,通过实施“真心问学工程”,坚持培育优良学风,发挥经济学科育人特色,聚焦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夯足学子矢志创新、科技报国的专业底气。

(一)聚焦课程思政,夯实本科阶段专业教育。学院紧紧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学院层面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课程育人这一重点内容,全面推进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双创课程、实践课程为一体的的课程育人理念,并探索出了坚持党旗领航、突出学科特色、强化文化功能、注重协同发展、营造实践氛围“五位一体”的特色做法,取得了积极成果。

突出思想引领,坚持党旗领航。学院坚持传承舍己救人的英雄大学生胡吉伟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通过设立“胡吉伟班”、“胡吉伟党支部”,在学院营造浓厚的班风学风,学院优良学风班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居学校前列。2017年“胡吉伟班”建设经验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等中央领导的批示,被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学院通过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体系”,大力弘扬经世济民的理想情操,在《经济学原理》《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经济思想史》等课程中融入国情和中国元素,将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突出学科特色,培养拔尖人才。构建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结合的“大思政”教育课堂体系,落实“尚人文、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的育人理念,形成了体现课程育人核心目标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建立探究式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型。推进教材建设,充分发掘和摄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编辑蕴含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育人元素的教学案例和教辅资料,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中央相关文件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每学期邀请国家教学名师开展师德师风和教学方法专题教育,每年组织教学研究课题和教学方法研讨。强化文化功能,营造浓厚氛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课程融入文化,课程弘扬文化的基本范式。学院坚持传承张培刚、林少宫等老一辈经济学家精神,通过开设张培刚、林少宫纪念讲座、论坛,设立张培刚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麦克法登-林少宫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师生承前人之志、造时代之梦。坚持创新驱动成长,创新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学院人才成长的创新文化培育体系。在创新文化方面,学院通过新设《批判性思维》《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科研训练》《写作训练》《商务谈判》等课程,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参与科研,社会调研,社会实践,大学生双创等多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学院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院学子在各类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增强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坚持实践育人,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所学所知应用于各类实践活动中,写好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学院开设《经济学观察与思维》《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架好两个课堂的桥梁,应用专业的调查方法帮助学生打开社会实践的专业之门。将社会实践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全体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并配套如意社会实践奖学金,全体本科生在大二暑假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深入的实践活动,并形成专业实践报告。依托湖北省“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积极与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相关事业单位等构建大批合作育人基地,每年选送一大批学子前往合作基地开展专业调研。通过两个课堂的相互协作,有效融合理论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聚焦科研育人,打造新时代具有经济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尚人文、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实施“四融合、四提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政治素质;坚持专业发展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提升综合素养;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有机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坚持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提升实践本领的科研育人模式。

学院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政治素质。学院从提升素质培养为首要目标出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个自信”等有机融入研究生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在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正面“价值取向”。以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驱动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点、学者为切入点、学术为落脚点”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培养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突出健康“学术导向”。学院坚持专业发展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提升综合素养。一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展开挫折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建设学院领导、导师谈话制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二是打造文化育人平台,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通过图书馆建设、打造研究生社团文化等,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三是组织学院内有特色的师生体育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四是创新培养体系,增加各类专业选修,拓宽专业口径;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术交流、编程等各类学术与实践素养;打造国际交流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访问,拓宽国际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学院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有机融合,提升创新能力。一是推行贯通培养机制,构建有个性选择的综合培养体系,实现课程和培养体系模块化,系列化。二是导师团队培养,根据学生专业基础和个人兴趣,有机组合导师团队,全方位、多层次指导研究生科研创新。三是打造学生与社会交流平台,建设与企业、校友沟通渠道,将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有机会融合。四是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依据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多视角、多方位的评价原则,健全研究生奖学金培养制度建设。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提升实践本领。一是聚焦“中国问题”。结合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行业发展瓶颈、民生重要问题,如普惠金融发展、扶贫、自贸区等研究主题,开展学术研讨、社会实践、团队研究。二是讲好“中国故事”。从教材体系建设入手,推进现代经济学专业课程“十三五”规划系列教材编写,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与教材建设,着力体现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强化中国元素与案例,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家视野的“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参照,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创新,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三是贡献“中国方案”。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实践、企业走访、学术会议、挂职锻炼等,将经济学理论前沿和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撰写咨询报告,提供决策咨询,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贡献凝聚经济学智慧的“中国方案”。

通过实施“真心问学工程”,学院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工作充分发挥经济学科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全面促进“颗颗真心做学问”。学院经济学、金融学专业分别于2019年、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金融工程、国际商务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泰晤士学科排名2021》中我院应用经济学为A-,理论经济学为B+,经济学科评价居武汉高校榜首。2018年以来,本科毕业生深造率65%以上,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的人数有所增长;研究生就业率97%以上,参加引进生、选调生、重点国企就业人数增长明显。在后续工作中,我们也将继续推进“真心问学工程”,让经济学科服务社会的专业底气更加充足。

三、底蕴深厚:坚持营造浓厚氛围,发挥经济学院优良传统

1947年张培刚凭借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了1946-1947年年度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大卫·威尔士奖”,成为第一个跻身于哈佛大学经济学论文最高奖获得者行列的中国人。1953年张培刚调往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任建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兼基建办公室主任,后又成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年,85岁的张培刚成为博士生导师。1954年,林少宫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后,响应国家号召,和钱学森登上了同一艘回国的邮轮。1963年,林少宫出版了《基础概率与数理统计》一书,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2002年,林少宫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麦克法登共同发起设立了麦克法登-林少宫经济学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德优良、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经济学院就是在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林少宫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发展至今的。老一辈学者言传身教、实践创新、春风化雨的优良育人传统也一直传承至今,2018年以来我们将学院优良传统与“三全育人”理念相融合,实施“爱心助力工程”、“精心成长工程”、“暖心守护工程”,逐步将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育人优势。

(一)言传身教:统筹学院各领域各环节人员育人功能。学院聚焦全员育人,发挥关键群体在思政工作的主导作用。2018年以来,学院坚持开展“三进三助”行动,学院领导、各系负责人、研究生导师、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走进班级,走进宿舍,走进支部,真情、真心、真诚与学生面对面,助学习、助生活、助成长。学院规范规范本科生教师班主任工作制度、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度。开展“班导开放日”活动,教师班主任深入学生社区,解答学生求学途中的困惑,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指点迷津。制定“教师开放日”制度,每一位专业老师每周设立半天的开放日,学生可利用教师开放日同老师交流学术、共话成长。学院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互动,充分利用校友在智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作用,开展“校友讲坛”系列活动,曾邀请校友张斌、曾伟均、李玮、屈向军、杨永智等来学院开展讲座。同时,联络校友资源,在学院设立了9项校友奖助学金,搭建校友回馈母院、在校学生反馈沟通的平台。学院开展朋辈帮扶系列活动,发挥同龄朋辈帮扶作用,通过开展以分享和交流为主的“真人图书馆”活动、“约自习”活动、“党员接待日”活动等,聆听优秀学子故事、分享优秀学子经验,促进学生深入开展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二)实践创新:引导学生将实践创新融入成长全阶段。

聚焦全过程育人,将学院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的理念融入学生成长全阶段。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院将开学典礼与麦克法登-林少宫奖学金颁奖典礼融合,同时为每一位新生赠送张培刚先生著作《农业与工业化》,增强新生专业认同,为实践创新打好思想基础。重视学风建设,开展“优良学风行动计划”,成立学院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对学业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展帮扶行动,学院本科生“优良学风班”比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居学校前列,为实践创新打好专业基础。重视科研兴趣导向,大力推进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分年级根据不同特点开展科创指导工作,2018年以来学院培育了12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若干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年以来学院学子各类省级、国家级竞赛获奖150余项,300余人次。重视社会实践工作,落实社会实践学分制度,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阶段必修课程,与湖北省随县“党员先锋服务队”等社会优秀志愿服务群体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建立18个专业硕士实习基地。

(三)春风化雨:盘活学院各类平台资源助力学生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生动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学院始终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模式,盘活学院各类育人平台资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建设“资助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知恩感恩良好品质。建立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近年来,新增3项社会奖助学金。同时将助人与自助相结合,每年评选6位大学生自强标兵。鼓励学子开展志愿服务,致力于校内空巢老人看护和陪伴的心援队已经传承10年,不仅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周看望校内空巢老人,还积极参加学校关工委举办的“读懂中国”活动。建设“心理育人”平台,培育积极健康心态。学院每年坚持开展新生入学心理讲座,建立学院、班级、宿舍“三级”预警防控体系,通过“新生自传”、“时光慢递”、“守护天使”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融洽关系,构建和谐心灵。建设“网络育人”平台,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学院2019年推出胡吉伟班宣传视频,并获评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湖北分站优秀作品奖;整合“两微一端”资源,更好的发挥线上育人功能。

通过实施“爱心助力工程”、“精心成长工程”、“暖心守护工程”,我们将深厚的学院文化底蕴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结合起来,在学院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引导学生知院爱院,与学院共同成长。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挖掘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自2018年10月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育人龙头作用,发挥经济学科特色优势,传承学院优良传统,通过实施“五心工程”,形成了“底色鲜明、底气充足、底蕴深厚”的特色“三全育人”工作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仍有一些地方需要继续完善,例如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发挥相对薄弱,“三全育人”工作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三全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招,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学院将继续坚持“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推动“五育并举”,出实招、见实效,为我院的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学校发展助力,为全国高校经济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提供引领和示范,培养身怀华中大经院人卓越风格魅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大新闻网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